Weida的博客,欢迎交流
Weida的TTA学习心得九 ——什么是合理的打法
Weida的TTA学习心得九 ——什么是合理的打法

Weida的TTA学习心得九 ——什么是合理的打法

一、前言

早在《打法、攻杀流与控制流》一文(本系列第七篇)中,笔者便提出了“打法”的含义,即——“打法”是在数个选择的预期胜率(无论是真实值,还是较为准确的近似值)较为接近时,玩家所实际做出选择的偏好。然而,笔者在那篇文中还是过于乐观了,默认了玩家具备较为准确地比较数个选择的预期胜率的能力。事实证明,许多时候很多玩家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因此笔者写了本文,以从一些具体的标准之中来给出一个“合理”的“打法”所需具备的条件。

二、什么是“合理”

笔者认为,“合理”包含两重含义,分别是战略上的合理与战术上的合理。

战略上的合理,即玩家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预期胜率的最高值。换言之,玩家一切操作最终且唯一的目的是获取游戏的胜利。讨论打法是否合理,属于技术讨论的一部分,而技术讨论的目的是寻求最优解。笔者并不否认有些玩家的游戏目的并非求胜,想怎么玩是自己的自由,但这已经超出了技术讨论的范畴,并非本文所需要讨论的内容。放着明显预期胜率更高的选择不选,去选择预期胜率更低的选择,自然谈不上合理。

战术上的合理,即“合乎棋理”。TTA是一个复杂的游戏,许多时候各种选择的优劣是难以准确衡量的,不同玩家可能给出不同的判断。但如果全部归因于“玩家自己判断的不同”则有不可知论之嫌,对讨论没有任何帮助。因此,经过众多玩家的大量对局经验,我们是可以将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抽象成棋理的。合乎棋理的选择,一般而言会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不合棋理的选择,固然存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但绝大多数都不会是一个优解。本文更多讨论的,便是这个“棋理”究竟指什么。

三、根据牌序与黑牌制定策略

如果将TTA的操作原则概括为一句话的话,笔者认为是“根据牌序与黑牌制定策略”。TTA是一个高度依赖牌序与黑牌的游戏,而玩家的操作对于牌序与黑牌所能造成的影响比较有限,因此玩家所做的更多是顺应牌序与黑牌做出自身的决策。这个概念笔者是自始至终地强调的。一开局还没看到任何牌序黑牌信息,就想我这局一定要怎么打,无疑是不合理的。极端情况就会变成本系列第五篇所批判过的“Terrorist流”,是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玩家都应当避免的。

四、既有的牌序与已知的黑牌

“根据牌序与黑牌制定策略”,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表述。笔者近期发现有些玩家对此表述有所误解,可能是过度概括的结果。笔者认为,“根据牌序与黑牌制定策略”,是指“根据既有的牌序与已知的黑牌制定策略”。

一个合理的打法,必然是根据当下的信息做出的决策,即看到了牌序与黑牌合适,决定应该这样去打;而不是先这样去打了,然后期待牌序与黑牌应该怎么样,如果不那样就骂垃圾游戏。这个原因是很简单的,牌序和黑牌往往非人力所能及,即使某种牌序和黑牌可能会让你这个选择成功,但其它(往往也是更多)的可能会让你这个选择失败。

某些“Terrorist流”的偷换概念之处就在于——将“既有的牌序与已知的黑牌”偷换为“未来的牌序与未知的黑牌”。他们宣称,自己也是根据牌序与黑牌制定的策略,然而深究下去就会发现他们的牌序与黑牌并非同一概念。这种言论是极具迷惑性的,但实际上只要抓住“既有的牌序与已知的黑牌”这个金标准,就可以发现“Terrorist流”的逻辑不通之处,从而使其论述不攻自破。

五、减少对未来来牌的依赖

根据既有的牌序与已知的黑牌做出决策,一个重大的优点就是减少对未来来牌的依赖。通常而言,未来来牌是一个或然事件,统计上的平均值可以计算,但也仅供参考。当你对未来来牌依赖较高时,往往会很难同时满足(极端的运气局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从而使你的板子出现问题。一般来说,如果仅仅依赖某一方面的牌,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很难实现完全不依赖未来来牌。但如果在有办法的情况下,放着可以不依赖未来来牌的选择,去选择了依赖未来来牌的选择,往往会是一个差的决策。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就是讲,擅长作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再等待敌人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时机。创造不被战胜的条件,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敌人能否被战胜,取决于敌人自身是否露出破绽。TTA往往是谁更加依赖未来来牌,谁就更加劣势,因为“依赖未来来牌”本身就意味着你当前缺少某种东西,属于破绽的一种,越少地依赖未来来牌,便越接近“不可胜”的概念。

六、保留尽可能多的选择

由于存在牌列与黑牌的随机性,大多数情况下TTA的选择是不断变化的。可能这个回合我在做内政,下个回合宣对面一波打乱他的节奏,再下个回合一转跑分获取文化优势,如此等等。内政、文化、军事是TTA的三个互有影响的维度,玩家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只依靠一个维度获胜的。这也就使得,保留尽可能多的选择往往对于玩家是更加有利的,可以针对牌序与黑牌,以及对方的破绽去进行更加高效的操作。例如,你决定前期军事压制对方,结果对方进II很快抽到了合适的阵型、或者来了合适的领袖抵挡住了,那么如果你有转型内政或跑分的空间,这局还能打得下去;反之,如果你直接ALL-IN到军事上了,那么这一局你大概率可以考虑直接体退。再比如,你的跑分处于优势,但是对方抢到了好莱坞使得局势逆转,如果你还可以选择靠军事取胜,就会主动很多。

七、操作的可重复性

如同实验成果必然可重复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结果一样,一个合理的操作也必然是可重复的。换言之,对类似的情况具备参考价值。有些时候,一些操作可能会本身很差,但由于某些未知因素、或者对面本身实力不济,从而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并非“没造成严重后果”的操作就一定是不亏的操作,如果对于类似的情况下,这种操作绝大多数都是亏的,那么就不影响这种操作的不合理性。笔者之前就说过,不合理的操作未必会输,但一定降低你赢的概率,是实然与或然的关系。

八、总结

事实上,TTA的棋理远不止笔者文中写的几条最基本的,笔者本文也主要是给《打法、攻杀流与控制流》去做一个补充与扩展,并非单纯讨论棋理。读者务必注意的一点是,棋理并非定理,只是根据经验抽象出的一些简化结论。很多棋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存在反例的,但这些反例都是需要经过审慎考虑与比较之后做出的深思熟虑的决策,绝非常态。认真理解了这些棋理,不敢说一定能够多么顶尖,但绝对已经远超平均水平了。本文也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的各种讨论。

Weida

2022.05.13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