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da的博客,欢迎交流
Weida的TTA学习心得三 ——窄浅草黑,输掉对局的四个原因
Weida的TTA学习心得三 ——窄浅草黑,输掉对局的四个原因

Weida的TTA学习心得三 ——窄浅草黑,输掉对局的四个原因

新入坑的玩家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输掉一局游戏之后,并不清楚这局游戏因何而输,从而难以从中获取经验、吸取教训,使自身技术得以进步。因此,笔者准备以本文来讨论一下输掉对局的四个原因,即窄、浅、草、黑,以供新人朋友们参考,顺利找到自身的问题,以提高游戏水平。

一、窄

“窄”指思路狭窄、囿于套路、不知变通。新入坑的玩家们,经常只是对卡牌的强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于一些常见的combo有粗略的瞭解。在这种情况下,玩家的思路往往会较为狭窄,不够灵活,显得十分机械化。例如,许多玩家是从内政流开始入坑的,其基本套路就是先造铁矿、再升农业、再做科技建筑,随后视情况决定转军事或转跑分(如果科技建筑是新闻则兼具跑分效果)。然而,当我们实际对局时,往往牌列、局势、黑牌等等并不充分支持玩家按照所设想的既有套路实施——如果铁矿沉底怎么办?如果对方前期做军事进行压制怎么办?如果转军事却没红没阵没文战怎么办?此时,老玩家们可能会对既有策略进行转变,例如铁矿沉底了那我就先去做灌溉(从而多出来的人口去军事压制或者跑分,甚至四铜),对方前期做军事那么就看情况选择对刚军力或者躺平,没红没阵等情况那就不适合转军事等等。然而,对于新玩家,则经常会既有策略一旦被打破便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有的时候就会陷入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的境地,这在笔者与新人的教学局中是屡见不鲜的。

同时,将发展道路走窄也是一种“窄”的体现。TTA这个游戏是有较高的随机性的,往往需要根据牌列和黑牌去制定策略,这时候就需要使自己的板子保持较多的可能性(内政流为什么适合新人入坑学习,就是因为它保留了较多的可能性、鲁棒性也较强),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这实际上是和象棋中子力的均衡出动是异曲同工的,你的板子越均衡,可能性就越多,鲁棒性也就越强。当然如同子力也有不均衡出动的情况一样,不均衡的板子也未必不能取得胜利,但这种鲁棒性较低的选择往往对技术甚至运气的要求较高,并不很适合新人的初始学习。

除了策略选择上的“窄”外,对于一些卡牌的认识也存在“窄”的问题。TTA中的卡牌很多都是有多种功用的,例如杰士卡既可以中古打人又可以步兵阵抗压跑分、米开朗基罗既可以配合教堂高速跑分又可以省白拿奇迹补充内政。对于这些卡牌,将其上限打出固然很好,但却往往需要天时地利共同作用,显得可遇而不可求。在实战中,卡牌通常能够打出一种效果就已经是堪用的了,这就需要玩家对卡牌的各种用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瞭解,也是新玩家所经常欠缺的。许多时候,笔者在与新人复盘时,发现新人经常有一个“看不见某张牌”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由于新人对这张牌的打法认知过于局限,潜意识中认为当前局势显然不满足某些条件从而自动忽略掉了这张牌,殊不知这张牌有其它的用法,以致错过好牌。

对于“窄”的问题,笔者个人建议新玩家首先对各种打法以及卡牌的用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瞭解(可以通过看其他人的对局来快速入门,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多打),随后在不断的实战中练习各种打法、尝试使用各种卡牌。在每回合中,操作之前的最基本要求是看一下牌列上的十三张牌分别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用法,对当前局势能够起到哪些帮助,避免出现“看不到牌”的情况。

二、浅

“浅”是指思考不够深入,缺乏长期规划。“窄”形容的是广度,“浅”则是针对深度。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是针对战争而言的,对于TTA这类策略游戏也是同理。许多时候,TTA每个操作的利弊不像看起来那么直接,有些看起来不错的决策却有着背后的隐忧;TTA的操作通常也并非仅仅影响当前的局势,而是对未来的局势也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对面的操作看起来不合理,但很可能和他的私有信息(黑牌)息息相关。因此玩家在操作时,往往需要较为深入、长远的思考。例如,这回合升一个铁看起来多产了一个矿,但是下回合却不够矿修出奇迹少了一轮奇迹的收益;这里躺平和对刚军力都可以,但两种选择会将局势导向什么不同的方向,其胜负点分别是什么;对方莫名其妙打了一堆科技,那么是不是黑暗时代可能即将到来,如此等等。新玩家和老玩家的很大一部分差别便是在思考深度上,这也是TTA提升水平所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实际上TTA每回合能够思考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典型的有这回合要塞什么牌(塞下的事件什么时候能够出、出了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这回合可能塞出来什么事件、会有怎样的影响)、这回合如何操作(操作的效率如何最大化、如何做好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的平衡、如何在满足自身需求与破坏对方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回合结束后对方会如何操作(对方的需求是什么)、下回合预期如何操作(可能刷出什么关键牌、对对方操作的反应)、当前的局势是怎么样的(内政文化军事三杠杆分别哪边优势、双方当前的目标是什么、本局的胜负点在哪里)等等。笔者由于入坑时间也不久,故不敢说自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但至少笔者会有意识地去从这些角度考虑问题,这也是笔者做了一些视频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欲深入思考往往四闪局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在认真对局时通常会使用二闪模式(笔者也认为二闪是live模式中速度最为合适的,是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上限)。笔者不建议新人打过多的四闪局,如果在其中养成了不深入思考的习惯,反而对自身未来的提高起到不利的作用。

由于TTA中的许多操作(特别是前期)影响较为隐晦且深远,因此我们时常会发现某一回合的操作有多种选择,此时较准确地评价各种选择的优劣及对未来局势的影响,便是较为深入的思考内容。对对方的操作亦是如此,对方有几种选择,这些选择分别有什么优劣,对方选择了哪种选择,是否这个选择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对方希望将局势导向什么)。当对方的操作出乎己方意料时,己方需要特别警惕(明显错误的操作不谈,但高水平对局中这种情况是较少出现的),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对方在其信息下做出了他认为的最优解(实际上能够影响局势的黑牌并不多,玩家应当对其了然于胸),玩家需特别注意分析。

事实上,“窄”和“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许多时候能够互相转化。“看不到牌”的问题,既可以说是思维受限,又可以说是思考不够深入,其共同对应对卡牌的理解问题。与卡牌理解问题(战术问题)所对应的便是局势规划问题(战略问题),笔者本欲从这两个角度去讨论,但这两个角度显得较为抽象、晦涩难懂,故还是采取了“广度”与“深度”的角度,以便于新入坑的玩家们掌握。

解决“浅”的问题主要依靠复盘。复盘时由于有充分的时间,适合玩家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并与自身当时的思考做对比,寻找当时思考的盲点。同时,可以根据后期局势的变化来回溯自身操作,来验证前期思考的正确性、准确性。对于对方的操作,亦是如此,特别是着眼于出乎己方意料的操作。

三、草

如果说“窄”和“浅”指的是实力问题,那么“草”便是指“心态问题”。TTA是一个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游戏,如果打得过于潦草,必然导致出现大量不该出现的失误(忘记拿牌、塞错事件、文战算错军力等等),这显然会极大地影响游戏结果。然而,在实战中,包括笔者本人在内也经常会出现各种心态问题,常见的有三:

首先是“轻敌思想”。有很多情况下,当你碰到了一个你认为实力一般的对手,或者对方前面的操作让你觉得他水平一般,这时候就难免会出现轻敌思想。轻敌思想是各种竞技类游戏的大忌,对于TTA亦是如此。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要把每个对手都当成许银川一样,笔者深感赞同。许多时候,对方确实整体实力一般,前期也有许多操作上的失误,但如果你因为轻敌思想而打出了大漏着,对方恰恰在这一步上打对了,你就会痛失十拿九稳的胜利。这种例子于笔者自身便经常出现,望大家引以为戒。

其次是“心理波动”。在有限时间的对局中,玩家很难保证自己的每步操作都是最优解,同时由于TTA存在较大的随机性,许多时候也会被随机性所打乱部署甚至直接进入劣势(例如己方躺平对方巨人像二时代第一回合科战),这种时候玩家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心理学上来讲,人在听到坏消息时,往往会经历否认——愤怒——迷茫——沮丧——接受的过程,然而许多错误的决策在还未到“接受”期时便不可弥补地做出了,使得情况更加恶化。有的时候,初始的坏消息并非致命,是自身后期一步错步步错(甚至是一步黑步步错)导致局势变得无法挽回。因此笔者建议,在遇到自身失误或运气较差的情况时,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对于时间不那么紧迫的局略做休息也是可以的,俟心情平静后再想如何去进行操作,这可以避免很多“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出现。对于劣势的局面,特别需要着眼于“翻盘点”,有时不妨打得赌一些。

再者是“讹诈对手”。由于TTA是一个非完全信息博弈,故有些时候会存在讹诈对手的情况,例如己方出个庙骗对面有笑脸事件、突然军力反超对面骗对面有军事事件、手里明明没有侵略战争牌还提一波军力以骗对面补兵等等。讹诈对手的本质是用自身的非最优解换取对方做出更差的选择,从而获取收益差。讹诈对手未必是一个坏的策略,有的时候适当使用可以起到奇效。但是,讹诈对手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一方面是己方的非最优解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一方面是讹诈成功的概率及对方被讹诈的损失,这些因素很多时候是很难衡量的。

对于新人而言,许多时候很难把握好讹诈对手的度,可能做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或者“我静静看你表演”等情况,因此笔者是不建议新人过多采取讹诈对手的操作的。讹诈对手属于比较野的打法,学习野路子的前提是要对正统打法有深刻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许多新人显然是做不到的。

有的时候讹诈对手和轻敌思想还会结合,这便类似于象棋里的一些骗招。记得刚学象棋时有些人便会学几个骗招便沾沾自喜,最典型的就是“弃马十三招”。殊不知,“弃马十三招”中红方的进攻固然精彩,但黑方的配合同样恰到好处,可以说这是特意为了演示“弃子取势”而设计出的一局棋,如果奉之为宝拿去与人对局,未免有瞧不起对方之嫌。许多骗招本身效率是较低的,其成立的基础是建立在对方的棋力不如你或者对这个招法不熟之上的,如果沉迷其中,必定会走弯路。

四、黑

说完了“实力问题”与“心态问题”,接下来便是“运气问题”。TTA中运气成分较大的便是牌列与黑牌,合适的牌列或黑牌往往能够使玩家获取巨大的优势,在有些局之中更是能够直接获胜的。但是,新人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不知道哪里是运气问题、哪里是非运气问题,输了就一味怪运气不好,这是不利于提高的。

分析运气因素,需要考虑对局的胜负点,从而分析哪些牌是关键牌,以及这些关键牌有多关键。举个例子,莎翁对巴赫,双方都是图书馆+剧院的组合时,好莱坞这个奇迹很可能成为一张关键牌,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成为了直接决定胜负的牌,出在谁那里谁就能赢得这局游戏。这种情况,如果好莱坞没有出在自己的回合,导致输掉游戏,那么可以认为是运气因素输掉的。至于运气因素占据多少,就需要看己方是否有针对此牌进行准备,例如牌列里还剩10张牌,好莱坞还没有出,你却仗着自己白点多拿了许多好、但是不那么关键的牌,就显然是操作问题更大一些;如果你尽力少过牌,好莱坞却还是出在了对方的回合,那么你是没什么可抱怨或沮丧的,牌列如此便应当他赢。

对于黑牌也是如此,如果你拿齐了兵种、轮轮三黑却始终没摸到阵型,那么你被打死也只是纯粹的运气问题;但如果你兵种也不齐导致能用的阵很少,红点也不够导致一共就摸了几张黑牌,那么就不要归咎于运气,是你自己的布局没有做好。

深入一点讨论的话,我们是可以降低运气成分所占的比例的。试想,如果两个实力完全相同的玩家,选取了完全相同的策略,那么运气成分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也就使得这局游戏变得毫无意义。打出有可操作空间的局面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具体而言便需要保留自身较多的可能性。还是上文说过的莎翁对巴赫的局,如果你是巴赫,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自身启动较快的优势打时间差给莎翁施压,让他不好去起太多的城建或者安心修奇迹?这便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同时,邪派打法(见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会更加依赖于关键牌的出现,也会放大运气因素;正派打法往往不过度依赖关键牌,因此便能够更好地体现玩家的实力。如果总是发现自己的对局因为运气而输掉(前提是确实是因为运气成分输掉的),那么应当反思是否自身的打法太过邪派,从而总需要去赌关键牌。

五、总结

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输掉对局的四个原因,总结而言便是实力问题(分广度问题、深度问题,亦可分为卡牌理解问题、局势规划问题)、心态问题、运气问题三大类。当打完一局对局时(并不限于输掉的对局,有时赢的对局但里面一些失误是更加隐蔽的),笔者建议新人朋友们可以从这四个角度考量,从而得到收获,获得提高。当一名玩家能够真正从这四个角度分析清楚对局,瞭解每一局赢在哪里、输在哪里,便已经脱离了新人的范畴,足以独当一面了。

Weida

2021年5月18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